English

西部人的梦:再造秀美山川

走进西部②
2000-08-1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西部采访组 我有话说

黄河是何时变黄的?西部人说难以定论;

黄河将何时变清?西部人说不再遥远!

革命圣地延安,每逢大风,汽车行驶,总夹着铺天盖地的黄土。朱基总理视察延安时,作出了“退田还林、封山绿化、个体承包、以粮代赈”的重要指示。举目环顾,视野所及,每一座山头、每一片坡地、每一道山沟,无不留下陕北人改变生态环境的印记:山头上厚厚的梁坝围起平整的耕地,山坡上无数的“鱼鳞坑”呵护着幼小的树苗,山沟里一片片果树林预示着将有的收获……壮观的场面,是艺术的美,是陕北农民力量与决心的象征。

“退耕还林的工作,宝塔区早几年就开始做了。这里的每一块山地都已承包到个人,承包期一般为50年至70年。农民拥有山地后,有了利益保证,积极性空前高涨。”宝塔区委宣传部石亚利副部长介绍说,“有的农民住家离承包地十多里路,每天背着干粮和水上山劳动。种上树,还要挑水浇灌。但再苦再累,农民仍充满喜悦,因为他们有美好家园的盼头了。”

有一个西部人为了绿色梦想投身植树造林的传奇故事。在小山沟里,记者见到郭志清,这位70多岁的老八路,正与儿子和技术员一起研究葡萄的栽培。“1984年,我一个人来这里种树。那时这里都是烂沟,条件恶劣,饿了挖个坑烧饭,困了就倒在山上睡觉,一直干了10年。后来才挖窑洞,安了家。”郭老说。现在,这里的三条沟都种上了树,面积达1500多亩。山上是杨槐,山下是杏,杏下面是苹果,山底下种粮食。10多年来,共栽用材林5万多株、经济林7380株。郭老被延安市授予“生态建设绿色功勋”的光荣称号。

当记者问郭老年纪这么大为何还痴心造林时,郭老激动地说道:“常常有人对我说,你老了,算了;我说不能算。这些年心里就想着种树这件事,这500亩地一定要绿化好。哪怕上午干活,下午死了,心里也踏实。”

一个老革命吃了10多年苦,把三条“烂”沟治理成了一片小绿州,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!

南泥湾,全国家喻户晓,但当记者到南泥湾进行采访时,歌曲《南泥湾》中所描写的“到处是庄稼,遍地是牛羊”的情景已荡然无存。镇党委书记刘春荣介绍说,为了改变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,前两年开始试行退耕还林还草,封山禁牧,牛羊圈养舍养。由于调整产业结构,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。镇里保证每个农民2亩的基本口粮田,因此,山坡地退耕并未遇到阻力。此次,中央制定了退耕还林还草的优惠政策,农民的积极性很高。镇里决定有计划地从全部的山坡地上退耕,让南泥湾再现昔日陕北好江南的秀丽风光。

面对西部日益增强的生态环保意识,西安交通大学宣传部朱正威部长不禁感慨道:“中央把生态保护列为西部大开发头等大事,西部人治理生态的决心与行动是前所未有的。黄河什么时候变黄的,学术界没有定论;但我相信,黄河变清的梦将不会遥远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